吃益生菌無感?不如試試後生元postbiotics!
什麼是後生元?相信這是許多人聽到的第一反應。沒錯,正因益生菌在腸道帶給健康的益處日新月異,到目前為止還止不住科學家的好奇,研究範圍銖積寸累。但在台灣保健市場仍停留在菌數大火拚的時刻,歐美日的國際保健大廠早已將目光轉向『後生元』,它的重要性更是遠遠超過益生菌。
究竟後生元跟益生菌有什麼關聯?為何足以撼動益生菌地位?另外時常聽到的益菌生又是什麼?不如今天就來看個明白,益菌生、益生菌、後生元三者的關係吧!
益菌生、益生菌、後生元,彼此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 益菌生=好菌的食物,如膳食纖維、寡糖等。
- 益生菌=好菌本人,指對人體健康有益且「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群。
- 後生元=好菌將益菌生代謝後產生的小分子營養,如有機酸、活性胜肽、滅活菌體、短鏈脂肪酸等。
益菌生是什麼?日常飲食中吃的到嗎?
「Prebiotic益菌生」也常被稱為益生質、益生元或益菌元等,包含了果寡醣、菊醣(菊苣纖維)、半乳寡醣等成分,都是人體消化道無法分解的膳食纖維,經由腸道益生菌食用發酵後,產生許多有機酸、短鏈脂肪酸等後生元,能酸化腸道,培養好菌喜愛的生長環境,亦有維持腸屏障完整的益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研究證實每日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好菌發展以及預防大腸癌等諸多功效。
因此常見的海藻、菇類、堅果、洋蔥、蒜頭、蘆筍、大豆、燕麥等食物,都是很好的益菌生來源。此外,母乳中的寡醣則是嬰兒益菌生的重要來源,由此可知腸道菌叢最初始的建立就是從益菌生開始!
3歲看大,7歲看老,腸道菌相也是如此?
沒錯喔!
剛出生的寶寶腸道幾乎是無菌狀態,隨著餵養過程、環境刺激,腸道菌叢逐漸養成,大約到3歲時腸道菌叢的多樣性已經接近成人,若這時不當使用抗生素或是頻繁的高糖、高油飲食,例如甜食、手搖飲、零食糖果等非正餐食物,將破壞好菌生長環境,長大後要想扭轉好壞菌比例機率恐怕不高。因此3歲前把腸相顧好是最佳黃金時期,3-6歲仍有改變機會,萬一等到6歲之後才要開始,那影響也就愈來愈小囉!
養好菌沒你想得簡單!
實際上腸內益生菌分外來型跟內源型。內源型益生菌指的是從小就住在肚子裡的一群原住民,已經適應了腸道環境,穩定居住在腸壁上(即完成定殖),並且具有繁殖能力,而種類、數量多寡則依每個人腸道狀態而定。
那日常中不論是喝優酪乳、吃優格甚至直接吃益生菌等,所補充的都算外來型,這些外來型益生菌雖然可以在工廠的發酵桶中瘋狂的增殖,卻不見得能在嚴峻的腸道環境中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想像一下外來型益生菌就像一群人突然漂流到不認識的國家,光是要佔位置停留都是困難(定殖率低),加上肚子餓搶不到食物(沒有足量益菌生),更不用說還會被群體排擠與消滅(好壞菌叢比例難逆轉),所以要想順利讓「外來的」益生菌養在肚裡,說真的機.率.不.高。
既然好菌難養,那該怎麼辦?
快讓後生元來幫你!後生元有著相當多元的營養價值與生理用途,加上補充後人體利用率高,彌補了外來型益生菌難定殖、低產出的缺點。
到底後生元是什麼?
〔後生元〕=〔益生菌〕發酵〔益菌生〕後,產生的大量微小分子營養素。
有機酸(丙酸、丁酸…)、短鏈脂肪酸、活性胜肽、失活益生菌體等都是後生元,其珍貴之處在於「人體自身消化酵素」很難將益生質分解出這些細微又綿密的後生元。它們對健康益處如下:
不過後生元的威力是從〔發酵的原材料+發酵菌原〕來決定的喔!
例如來自水果產生的果醋飲與乳品發酵的發酵乳,兩者所產生的後生元是不一樣的,前者以醋酸、有機酸佔大多數,後者則因含有乳糖、乳脂肪以及乳蛋白等,成分較水果更加多元,加上發酵的菌種也不同,因此產生出一群可調節身體機能、活化代謝的獨特活性胜肽,使得國際間將後生元視為最強保健新星。
故建議,若在挑選含有後生元的發酵食物或是產品時,可選擇以乳品作為原料的後生元,例如風靡歐美的克弗爾發酵乳,將能事半功倍優化身體代謝力喔!。
留言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