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血管疾病不能吃鈣片?血管鈣化跟鈣片有關嗎?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在40歲以上的男性中,其發病率更是倍增,成為值得注意的健康議題。在網路上,關於心血管疾病的資訊五花八門,但其中有一個謠言值得我們關注:「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不能吃鈣片?因為鈣質補充會增加血管鈣化風險」此說法的真實性如何呢?
一般飲食容易導致血管鈣化嗎?
其實,攝取過多鈣質導致血管鈣化是一個已流傳很久的網路迷思。如果飲食正常,人體就會維持血鈣平衡,不需要過度緊張,只有當攝取過量的維生素D或磷時,才有可能引起血管壁沉積過多鈣質,因此一般人飲食中攝取的鈣質量不會導致血管鈣化。
而腎臟病患者因為較無法代謝體內的磷,所以攝取過量的鈣質可能會導致血管鈣化,需要特別注意。此外,如果家中長輩本身鈣質攝取不足,卻擔心血管鈣化不敢補充,也不用太擔心。因為血液中本身就有鈣質來支持生理機能,而當血液中的鈣質不足時,骨骼就會釋放鈣質到血液中,所以補充鈣質的目標是要減少骨骼中的鈣質流失。
鈣片和心血管疾病有沒有關係呢?
高偉哲藥師指出,如果你有心血管疾病,並且需要服用藥物,就必須謹慎使用鈣片。因為某些藥物和鈣片之間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來說更要注意,高偉哲藥師提出以下藥物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像是降血壓藥、利尿劑和抗生素。
因此,在考慮服用鈣片或其他保健品之前,最好先向醫藥師諮詢,以避免產生不良影響。像是利尿劑可能會增加鈣質在尿液中的濃度,這樣容易導致結石的形成,特別是對於腎功能較弱的人來說更容易產生問題。而某些降血壓藥,如鈣通道阻滯劑,也可能會影響鈣質吸收和代謝,進而對心血管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狀態都可以對血管壁造成損傷,進而促進動脈壁上鈣化的形成。鈣化斑塊主要由鈣質和脂質組成,當血管壁受損時,鈣離子容易滲入血管壁組織中,與脂質結合形成鈣化斑塊。
心血管鈣化的形成會導致血管壁變得僵硬和不彈性,使血管內腔狹窄,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臟病發作、中風和 periphral vascular disease等。
因此,控制三高狀態非常重要,以降低心血管鈣化和相關疾病的風險。這包括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運動,保持健康的體重,適度飲酒,戒煙以及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等方式。
此外,維持心理健康和管理壓力也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遵從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可以提早發現潛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如何檢查心血管鈣化程度?
目前最常見的就是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一種無痛、無创傷的檢查方式,主要是利用X光透過身體進行掃描,可以清晰地顯示出血管中的鈣化程度,進而評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程度。在LDCT檢查中,患者需要躺在檢查床上,然後通過特殊的機器進行掃描。整個過程通常只需要幾分鐘,而且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準備。LDCT檢查的結果可以通過一系列數值來評估血管鈣化的程度。這些數值通常被稱為Agatston分數、CAC分數或心臟CT分數,根據這些數值,醫生可以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評估。
圈健康也提醒LDCT檢查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行的,應該根據個人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檢查。在進行檢查前,患者應該咨詢醫生的建議,並告知醫生有關自己的病史和症狀。此外,患者還應該了解檢查的風險和可能的副作用,並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相關的準備。
心血管疾病危機:血管鈣化的影響
血管鈣化是一種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當動脈中積聚過多鈣離子導致血管鈣化時,可能引發多種心血管問題。根據鈣化位置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動脈內膜鈣化:
此類鈣化發生在動脈內膜層,通常由發炎引起,鈣化區域呈現不規則形狀。在血管中,可以明顯且清晰地觀察到鈣化斑塊,這是動脈硬化的典型前兆。
動脈中層鈣化:
這種鈣化呈現為縱向條狀,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腎臟疾病患者以及尿毒症患者身上。雖然這種類型的鈣化對血管狹窄程度的影響較小,但會導致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進而影響心臟功能。最終,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參考:腎功能不良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
血管鈣化指數能評估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
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以檢測血管鈣化的位置和程度,並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程度。以下血管鈣化指數可幫助您判斷是否面臨心血管疾病的危機:
1.鈣化指數為0: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小於1%。
2.鈣化指數介於1至99之間: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4%。
3.數介於100至399之間: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13%。
4.鈣化指數大於400:10年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24%。
因此,透過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我們可以確定血管鈣化的位置和程度,並藉此評估動脈硬化的嚴重程度。血管鈣化指數能夠提供您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參考,讓您了解是否處於心血管疾病的危機中。有相關問題繼續保持關注,並定期進行相關檢查以確保心血管健康。如果您有任何疑慮或症狀,請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
留言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