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三高族,40歲以上就該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
心臟疾病是一種常見但危險的疾病,特別是在台灣,它已成為前十大死因之一,且高居前三名。因此,除了三高族群、慢性疾病、家族病史和心臟病史外,四十歲以上的民眾也應該特別關注心血管健康,特別是四十歲以後男性的荷爾蒙水平下降可能會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進而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建議定期進行心血管檢查,及時發現和治療。
心血管檢查項目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現在有很多種不同的檢查方式可以用來檢查心血管健康,而不僅僅是對心臟進行檢查。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血管檢查項目:
一、12導程心電圖:
這是一項基本的心臟檢查項目之一。只需要將幾個電極貼片貼在前胸和四肢上,就可以進行分析心律不整、心臟房室大小、心臟缺血或心肌梗塞等疾病項目,心臟檢查最基本的是心電圖!
若有心悸、胸悶、胸痛等不適,可以考慮安排靜態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檢查,透過專業醫療人員解析心臟是否有心律、肥大、瓣膜疾、慢性心肌梗塞等問題。
二、運動心電圖:
這種檢查方式需要進行運動,通常是在跑步機上跑步或騎腳踏車等運動,以檢查心臟在運動中的狀態。
主要在探測心肌缺氧問題,若民眾在運動後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或想提前發現潛在心臟問題,就可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在運動狀態下偵測心臟狀態,瞭解當心臟負荷量增加過程中是否有心肌缺氧的狀況發生。
三、心臟超音波:
這是一種無創傷性的檢查方式,可以通過聲波來獲取心臟的影像。
完整心臟超音波檢查包括:M型超音波心圖、雙面超音波,能檢查心臟內管腔直徑大小、收縮、舒張的功能,以及心臟瓣膜移動情況;杜卜勒超音波、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能測量血流型態、方向及速度,精確診斷多項心臟疾病。
四、24小時心電圖連續監測:
這是一種連續監測心臟電活動的檢查方式,可以幫助診斷陣發性心律不整、心肌缺氧及痙攣型心絞痛等疾病。
五、核醫心肌灌注掃描:
這是一種通過注射放射性藥物來檢查心臟血液供應情況的檢查方式。
六、傾斜床測試:
這種檢查方式通常用於檢查自主神經不平衡造成暈厥的原因,可以通過誘發暈厥來進行檢查。
七、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T):
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影像檢查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示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這種檢查使用X光和電腦技術來建立一個三維圖像,可以幫助醫生了解心臟血管的情況,包括動脈的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的狹窄、瓣膜病變等。
另外,心臟電腦斷層也可檢查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而鈣化指數與血管阻塞關聯性非常高。
八、心導管檢查:
這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需要在身體內插入一個細長的導管,通過血管進入心臟,進行壓力和流量等多種數據的監測和測量。這種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評估心臟的功能狀況,檢測冠狀動脈疾病、瓣膜疾病等心臟疾病,還可以進行治療性操作,如心臟支架植入、心臟導管手術等。
儘管心臟電腦斷層掃描和心導管檢查都是對心臟疾病進行評估和治療的重要手段,但由於技術特點不同,適應症也存在差異。一般而言,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適用於對冠狀動脈狹窄、冠狀動脈鈣化等疾病的診斷和評估;而心導管檢查適用於對冠狀動脈狹窄、瓣膜病變、心臟衰竭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無論是心臟電腦斷層掃描還是心導管檢查,都需要在專業醫療機構進行,並由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的醫生進行操作和解讀結果。如果你有心臟疾病相關症狀,或者在定期身體檢查中發現心臟相關問題,建議及時向醫生諮詢。
心血管日常保健注意事項
高偉哲藥師提醒,心血管疾病在台灣可說是種常見但非常危險的健康問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別注意日常保健以及處方用藥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飲食:
遵循心臟健康飲食,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高鈉、高糖的食物攝入。同時增加蔬菜、水果、全穀類食物、豆類、健康蛋白質和脂肪等的攝入。
二、適量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提高心臟健康,並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建議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度運動,例如快步走、游泳、跳繩等。
留言區(0)